前 言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当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入选企业共2930家,连同2019年和2020年发布的前两批名录,合计入选企业4900余家。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期,如何使租赁回归本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转型的重中之重。

  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经营资质、准入标准和投资标的等方面,都与融资租赁行业的目标客户存在一定契合度。

  “小巨人”名录的出台,一方面为融资租赁行业客户选择、风险把控等环节提供了专业参考依据,有利于租赁公司结合自身特点、聚焦特定行业;另一方面租赁公司又能充分利用自身“融物”特点,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促进其技术升级、产能提升、效益增加,真正体现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近日,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新印发的《佛山市2022-2024年促进制造业企业设备融资租赁工作方案》进行了政策解读,相比过去三年,新方案调整了补贴方式,不仅在“补贴标准”中增加分类贴息,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更将贴息方式修改为“一次性贴息”。

  为了破解融资痛点,租赁企业纷纷赋能专精特新“小巨人”,助力中小企业加速跑。

  1、江苏金融租赁公司

  近年来,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加快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租赁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获取资金支持提供便利,为“专精特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

  2、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公司

  此外,4月28日由海通证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的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完成簿记建档。本期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为3年,得到各类金融机构的踊跃认购,认购倍数2.5倍,最终票面利率3.57%。本期债券是全市场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专精特新”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3、聚量融资租赁公司

  近日,青岛聚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汇君环境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成功落地,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助力企业在环保能源、双碳减排领域持续领跑。

  4、中关村科技租赁公司

  近日,中关村科技租赁公布公告,于2022年3月14日与基金合伙人(北京中诺同创、远见资本、大家投控、中关村金服、上海科精)订立基金合伙协议,以成立及运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亿元中关村专精特新基金二期,其中的人民币2亿元(由公司认购,占基金总承诺出资额的40%)。

  那么,什么是“专精特新”?

  01  提出

  “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来源于2011年7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2018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此后,工信部在2019-2021年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合计4762家。2021年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强调这一群体,并将之与补链强链联系到一起,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02  定义

  “专精特新”定义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专业化(主营业务专注专业):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专一,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具备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其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处于优势地位,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优质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精细化(经营管理精细高效):企业经营管理精细高效,在经营管理中建立了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实现了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其产品或者服务品质精良。

  特色化(产品服务独具特色):企业针对特定市场或者特定消费群体,利用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地域文化或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或者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特点,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新颖化(创新能力成果显著):企业创新能力成效显著,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并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属于新经济、新产业领域或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新模式等方面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广阔,具备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来源: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知识产权的获取及应用;后者更注重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持续投入与经营、产品竞争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相比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更高的门槛。

具体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其中,工业“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2025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指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03  特征

  “专精特新”企业与一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相比,具有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管理成本低廉、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力强等特点。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创始团队学历高,掌握核心技术。

  “专精特新”企业创始团队一般由科技人员或留学回国人员组成,创始人或团队专业背景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创始团队成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或有全球重点研究项目的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创办人员或高管普遍持有企业较多股份,掌握核心技术,为专利或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明人或负责人。

  2、业务集中度高,行业性、专业性强。

  “专精特新”企业的业务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转移、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且细分行业普遍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对区域发展有推动作用或属于国家战略新兴行业。从市场现有“专精特新”企业情况来看,其业务主要集中在生物和计算机两大产业链上,专业性强,且上下游企业具有与之相似的特性。

  3、 企业生命周期特征明显。

  “专精特新”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4、企业成长风险与收益“双高”。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收益。一方面,企业在初创期投入较高,其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身规模和经营稳定能力、外部环境、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很可能在某个领域研发出某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或服务,市场对该种技术或服务的旺盛需求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